朱自清先生的《背影》,被称为“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”。短短千余字,没有夸张表述对父亲的爱之深,却将一切付诸笔端,将一个普普通通、爱子心切的父亲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。【作者简介】朱自清现代诗人、散文家,代表作有《匆匆》《背影》《春》《荷塘月色》等。朱自清的创作风格一向“文中有画,画中有诗”,尤其是散文,都包含着浓厚、真挚的情感,或温厚,或恬淡,或幽默,或伤感。无论是写人、记事还是写景,都用词精巧,缜密恰当而有力量,读起来韵律感极强。比如:燕子去了,有再来的时候;杨柳枯了,有再青的时候;桃花谢了,有再开的时候。但是,聪明的,你告诉我,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?——《匆匆》体会、鉴赏朱自清的文字,推荐阅读《朱自清散文集》:
课文《背影》,“背影”二字便是全文的线索。“背影”在全文中起到以下作用:1、内容上,“背影”是父爱的象征、父子之情的交会、父子关系的改善;2、结构上,“背影”是全文的线索,是串起整篇文章的线。文章中四次写“背影”,分别是:思念父亲——思背影看父买橘——望背影父子别离——别背影别后怀念——念背影其中,望背影详细描写,是文章的重要部分,也是最经典之处。【课文赏析】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有余了,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。(开门见山,开篇点题,写出叙述的对象,奠定感情基调,引出下文。)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,穿着黑布大马褂,深青布棉袍,蹒跚地走到铁道边,慢慢探身下去,尚不大难。可是他穿过铁道,要爬上那边月台,就不容易了。他用两手攀着上面,两脚再向上缩;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,显出努力的样子。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,我的泪很快得流下来了。我赶紧拭干了泪,怕他看见,也怕别人看见。(这一段分别从“外貌”和“动作”来描写父亲。作者用了“探”“穿”“攀”“缩”“倾”等一系列动作描写的词,写出父亲穿过铁道、爬上月台、去买橘子的艰难情景。这些词点明了父亲身体肥胖,攀爬吃力但为给儿子买橘子不辞辛苦,这是父亲对儿子爱的表达,体现了他对儿子的关心、体贴与爱护。)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,再找不着了,我便进来坐下,我的眼泪又来了。(与父亲离别,父亲的背影很快融入熙熙攘攘的人群,直到看不见,引发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与留恋,深化主题。)我北来后,他写了一信给我,信中说道:“我身体平安,惟膀子疼痛厉害,举箸提笔,诸多不便,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。”我读到此处,在晶莹的泪光中,又看见那肥胖的、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。唉!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!(收尾呼应,结束全文。想到父亲信中“大去之期”,再次想起父亲的心境与背影,不禁泪如泉涌。)【写作赏析】这是一个普通父亲的背影,作者没有写感天动地的大事件,而是选取了与父亲短暂会面、父亲给自己买橘子的片段,通过四次写背影,体现父亲对孩子的细心、体贴、关爱,塑造了一个胖胖的、慢慢的但心思细腻的伟大的父亲形象,这种写作手法,叫“以小见大”。以小见大,顾名思义,就是用小的表现大的,即通过小事件、小细节来塑造大形象、体现大主题的写作手法。最直观的是“一叶知秋”,看到一片落叶,想到秋天来到。再比如鲁迅的作品中,就是多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,塑造平凡普通的人物去诠释、揭露、批判当时各种畸形的社会现象,长妈妈、范爱农、孔乙己、阿Q等等,还有我们学过的杨绛写的《老王》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写作手法的娴熟使用。小中见大,可以看见大道理、大情感、大梦想、大价值……你不妨试试看,多多观察、多多思考,从生活中的“小”,找寻它们所彰显出的“大”!
原文链接:https://genwoxueyuwen.com/71374.html
查看更多,请关注微信公众:小语共读
哈啰出行如何让手机打字速度飙升,成为手机打字高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