匜,是带流的水器,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,盛行于东周。前者多为短流无把的钵形陶器,后者多为宽流有鋬的椭圆形铜器。
猪形匜
崧泽遗址出土的猪形匜为泥质灰陶,厚胎,口微敛,有流,方沿,直腹,圜底,近底的外壁压印“∽”形纹一周,器高6.7厘米。
神奇的是,当你把它底朝上倒扣时,这件容器竟成了一件陶塑。 眼、耳、鼻、嘴俱全,“∽”形印纹似乎成了耸起在猪脊梁上的一排鬃毛,圆浑的器身就是猪身,虽然没有四肢的具体形象,却活现了一头匍匐前进的家猪的憨态。
猪形陶匜将实用器的功能性与动物的长相特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——陶匜上突出的流塑成家猪的长嘴形,匜体的圆浑的器形作为肥猪的丰满躯体,妙趣横生的艺术设计体现了我国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的巧思和匠心,即使在今天,也能带给人灵感和启发。
资料: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
原标题:《崧泽小课堂之猪形陶匜》
阅读原文
【Gal游戏综合区】galgame界的查理曼帝国---KID社简史天涯明月刀70-80级升级攻略 无休止的日常